落子CIM,腾讯云欲突破新基建“次元壁”
尽管在经历了阿里巴巴中标雄安新区BIM管理平台、华为基于CIM打造智慧园区、科大讯飞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BIM+AI的一系列“打击”之后,业内已经对“跨界打劫”的话题有了足够免疫力,但腾讯云推出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仍然成了最近圈中最具“爆点”的重磅新闻。
事实上,去年10月发布腾讯云微瓴智能建造平台的时候,腾讯云就已经给大家打过了进军城市三维领域的“预防针”,本次平台的推出,只不过是新基建浪潮中的一次“顺水推舟”。
“从二维到三维,从BIM到CIM是一个整体趋势,这将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毕加索智能科技CTO杜长宇向泰伯网表示:“目前大厂已经注意到了这部分市场,都在跟进,各有侧重。”
腾讯侧重什么?目前看来,是要打通城市空间和应用层之间的“次元壁”。
“好像各家在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都更偏重智慧政务等服务层,忽略了整个城市的空间概念。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略整体空间,很多应用是没办法落实到位的。”腾讯云微瓴产品运营总监李洪飞向泰伯网表示。
“而在另一面,单纯的CIM角度又太过偏重整个城市空间的搭建,往上搭建的应用比较少。如果没有民众和企业的参与,这部分的数据没办法保鲜。”李洪飞举例说:“比如把所有人和房屋的数据做完,然后房子卖掉或出租了,人和房的关系会出现新的变化,没有基于这一领域的应用场景,之前采集的数据就是失效的,没办法保持鲜活。”
杜长宇表示,“从监管角度来说,完成一个从现状到规划设计到竣工,再回到现状形成的CIM闭环,将能够有效辅助政府监管完整的城市建设生产周期。”
但腾讯云对闭环的期待更加复杂,他们希望能打造“基于CIM构建应用层、通过应用使用不断更新CIM数据,再从CIM返回应用本身”的闭环模式。
按照腾讯云对CityBase的定义,这是基于CIM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充分融合空间数据、IoT数据等基础数据,利用腾讯云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GIS、AI、
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十几个应用场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阶段,助力产业和城市数字化的全面升级。”
这条路并不好走,“次元壁”无处不在。
新旧建筑的模型数据之间存在壁垒。杜长宇和另一建筑领域企业负责人王冬(化名)都表示,“新建建筑的BIM建模已经比较普及,但原有建筑的智慧化仍未普及。”至于三维大众应用方面,王东认为“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技术还不够实用,技术上也存在欠缺。”
“关键是,应该在什么时点,以什么方式来推进(既有建筑的)BIM化,谁来做、谁愿意做、商业动力是什么、成本从哪出?问题比较复杂。技术上面也有一些困难,不过通过图纸和建模工具应该有办法克服。”杜长宇表示。
“BIM是市场行为,CIM主要是政务应用”王东认为,从住建行业来说,由政府牵头推进CIM,进而反推BIM和整个正向设计的应用或许是一条路径。对于腾讯云来说,产业问题还好解决,“我们能帮产业带来什么价值非常明确,产业中决策主体也很明确,但是政府侧就会不一样。”
CIM落地的过程中,更难突破的是城市数据壁垒。
按照设想,智慧城市最终应该实现空间和应用的打通,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的数据仍然比较分散,条块分割明显,省、市、县之间的数据基底也未能完成统一。
尽管国家已经在推动“一张图”、“一张网”,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多数市县仍然是分开建设,缺少省级或者更高层级的统一规划和规范,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各有不同,融合起来非常困难。
业内认为,如果从国家、部委到省市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厂商可以共同标准来各自建设,这样基于一个统一的赋能平台,就能够完成各地区之间的“拼图”,嫁接各类应用,为产业和大众赋能。
庞杂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仅靠腾讯一家显然无法完成。正因如此,在和李洪飞沟通的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和“做平台、做生态”是被反复提及的概念。
“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化是一方面,联合合作伙伴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优势资源赋能产业。”李洪飞表示:“从数字和技术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就是要帮助产业解决现实问题,这需要深入各个专业领域。以CityBase关注的建筑领域为例,仅仅是建一栋楼都会涉及到参建六方,各方都有自身诉求,也有不同的服务商。腾讯做生态就是希望把产业的核心经验和能力沉淀下来。”
“所以我们要守住底线不触碰到应用层,不触及到生态合作伙伴的市场,必须从中做到平衡。”李洪飞说:“腾讯不只是连接人,更要连接组织,通过连接组织去赋能产业。”
侵删
发布日期:2021-05-28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