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模型(CIM)人才培养工程
综合服务平台
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
专业技能证书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BIM技术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加快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系统解决方案。
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前景广阔。
2020年9月2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指导各地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缩写“CIM”)基础平台建设,加快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为基础的新型设施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制定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导则指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模型,也是城市建设管理全流程智慧应用的支撑性平台,涵盖“规、建、管”全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缺乏顶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CIM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0年7月3日,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等13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市〔2020〕60号文件。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快研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通过融合遥感信息、城市多维地理信息、建筑及地上地下设施的BIM、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为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根据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CIM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措施,建立CIM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深化合作,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后备保障。
为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决定部署,探索“数字城市”,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LoT)、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全域高精度三维城市建模,加强国土空间等数据治理,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链接智慧泛在的城市神经网络,提升城市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深圳、雄安、厦门、杭州、重庆,先后开展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搭建数字化规建管平台,构建社区建设模型平台,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全流程数字化,建立数字社区基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BIM技术的发展和与信息、工业、智能化的深入融合,为城市信息模型和新城建的全面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CIM是城市维度的BIM,是未来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BIM作为建设行业最受关注和重视的技术,承担着改变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从现阶段的经验来看,“BIM+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政府大力扶植的新型建设项目,城市信息模型(CIM),已进入新阶段,一座座更高效、更灵敏、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正在应运而生。城市信息模型顺应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为解决城镇化的发展难题,建设智慧城市、创建新型数字化城市已成为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
CIM不是简单的信息管理平台,而是以城市数据的积累、城市处理能力提升作为复杂信息的智能响应,以适应现代城市综合治理的需要。城市信息模型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BIM与CIM之间有机不可分割的关系,BIM是单体,CIM是群体,BIM赋予了CIM承载更细节信息、更微观应用的可能。通过BIM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在建筑的设计协同、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直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能发挥作用。
城市的运维一定是基于地点和空间位置,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资产管理、防灾救灾等都与地点、高度有关,不仅是平面地点,也与空间位置有关,大量城市运维是需要空间位置定位,这就需要“GIS+BIM+LoT”的城市空间数据库。“GIS+BIM+LoT”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技术架构,精确掌握城市和建筑的空间数据,进一步实现人口、教育、城市管理等所有相关应用数据的有效互关联,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城市运维。
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是指能够熟练运用BIM、GIS、LoT技术。以实现城市数字孪生。支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案模拟与发展推演,实现人口空间、公共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服务等分析,极大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支撑城市科学规划、高效建设、精细化治理,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将城市治理提升到精细化水平,并实现“规建管”一体化的高端技术人才。
CIM技术跨度大,涉及领域众多,重点针对: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安防、环境保护、文物保护,能源燃气等各大领域及智慧城市相关的领域。CIM专业技术属于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据2020年9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的通知,建设行业立项用地审批、设计方案模型报建审查、施工图模型审查、竣工验收模型备案、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等诸多方向均在CIM应用基础平台的审查、审批范围内。CIM 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引擎,应用场景丰富,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助推新型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在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里,BIM技术人员须熟悉CIM,才能在CIM平台上进行项目立项、设计方案审查、建筑报建等备案。同时建筑业需要大量的BIM技术人员进行建模后上传至CIM平台。 由此,形成了巨大的CIM人才缺口。如何培育CIM人才已经成为建筑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融合了新型技术的CIM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时代背景下的动力源。据了解,CIM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CIM系统与应用技术人员缺口巨大。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觉奥表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完善CIM平台数据、网络安全维护及管理人才缺口达到140万/年。但目前人才市场上CIM专业技术人员供求比例严重失衡。CIM领域内的人才缺失,将会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进度,同时对人力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CIM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为深入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工程建造技术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技能水平,推动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正式开启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面向BIM、GIS、LoT、城市管理、城市规划、计算机信息等专业毕业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开展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培育工作,旨在培养更多符合行业发展规划,拥有国际视野,具备高水平的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技术人员,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将会行业紧缺人才。随着CIM应用技术的发展,这一结合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城市管理手段,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现阶段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各方面均需要先进的智能和信息技术作为助力,CIM技术作为智慧化工具,全面对接城市空间数据,推动服务城市建设、能源、治理等众多管理场景,为推动建筑业发展,挖掘数据价值。打通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架构,通过算法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推动行业发展,为职场规划和晋升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撑。
据悉,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始建于1993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产业工人网络平台建设等人才培养选拔工作。
中心一直致力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服务,年培养选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技能人才100万人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不断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选拔服务范围从电子通信行业扩展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个行业。融合现有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大数据,建立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人才发展智库,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研究,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人才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融合现有工业和信息化技术,从智慧城市和CIM技术的内涵出发,以实现智慧经济、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为目标,通过相关的先进信息技术,着重解决数据交流和信息存储与利用等问题,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
为推动CIM应用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的创新发展,结合现存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对基于CIM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模式、内在逻辑、运行优势和建设目标进行细致讨论,最终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一步促进社区和园区的智慧化、低碳化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助力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夯实智慧基础、便利城市生活、提高政务效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安全稳定、强化领域应用。大幅提升全域场景应用智慧化水平,为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添砖加瓦。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