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模型(CIM)人才培养工程
综合服务平台
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
专业技能证书
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在人口问题、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严重挑战,城市的运作、治理、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提出
为了高效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痛难点问题,从2018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开展了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CIM)工作,目的在于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过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协同。CIM平台结合了大场景 GIS 技术,小场景 BIM 技术,物联网 IOT 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三维空间底板”。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如今发展智慧城市已成“新风口”,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重技术轻应用、发展思路不清晰等。
(一)在思想认识层面,政府、市场、企业等各参与方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依旧存在思路不清、内涵不明的困惑。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缺少整体性的“落地工程”,将重点放在了具体的业务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来开拓城市信息化的业务,例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在智慧城市整体设计和分层实施方面经验缺乏。同时,各参与方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复杂性认识不够深入,工作“虚夸浮躁”。有些地方决策者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上一批信息化项目”,盲目地崇拜“大数据”和“新技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忽视了所在地方的发展阶段、人才构成和经济实力等,硬是把智慧城市建设搞成了“形象工程”。
(二)在技术层面,一方面受限于行政和技术的壁垒,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模式始终无法突破。各类数据的体量庞大,数据格式不统一,交付成果不通用,各类接口的标准不统一等具体的技术问题,使得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业务的各参与方以及不同的业务阶段,无法实现信息交流互通,协同管理成为难点。另一方面,关于核心技术和软件的国产化替代难度大、周期长,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和制度不清晰。
三、CIM推动智慧城市模式变革
CIM主要用于通过模拟仿真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也可用于成果评估和运行管理。它是一个基础数据库,几乎可以容纳并分析整个城市物理空间的所有数据。基于CIM空间操作系统,数字城市可更精准、更系统、更动态地解决各类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病毒传染、内涝黑臭、职住失衡、城乡贫穷、犯罪聚集、空城鬼城等。数字城市可将任何与时空有关的事情,在CIM系统上进行模拟,通过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有效管理和赋能。未来,以建筑物信息建模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CIM等综合数据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数据,通过在城市内广泛使用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实时数据,经过互联网与人工智能(AI)的处理,生成和评估城市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有助于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
目前,住建部已经启动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南京、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厦门和雄安新区。该举措旨在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审批流程,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一体联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据信息,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打好基础。河北雄安新区CIM建设实践从2017年7月开始,核心是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雄安CIM平台关注的是全周期,以时间为核心的集成创新。遵循城市空间生长周期的客观规律,以数字技术赋能增效空间管理,监测与展示雄安空间成长建设全过程。根据现实城市成长的“现状评估—总体规划—控详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六个阶段,实现城市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和城市审批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推动数字城市数据汇聚,记录雄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结
近两年,在CIM理论的支撑下,“新型智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加速建设。展望未来,构建的智慧新城将是安全舒适的城市空间,将是智慧高效的公共服务,将是绿色健康的宜居环境及丰富多彩的物联应用。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