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模型(CIM)人才培养工程
综合服务平台
城市信息模型集成与应用工程师
专业技能证书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9年8月,南京市印发《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集成现有信息资源,探索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之后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美丽古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城市治理等系列重要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和细化了CIM试点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的互动联系,为BIM(建筑信息模型)和CIM技术融合推进审批程序和管理方式变革、探索建设智慧城市基础性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
夯实平台基础
总体设计指引建设方向。南京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CIM I、CIM II、CIM III三个层级的CIM概念模型,并针对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体验者,设计了“决策一键达、治理一网通、服务一端享”的服务体系,指引CIM工作分层次、分阶段科学落实。2020年10月,南京市BIM/CIM试点项目总体设计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领衔的专家组验收,这也标志着南京市BIM/CIM试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标准制定统一技术框架。南京市探索创立城市级BIM和CIM标准体系,并在标准体系指导下,围绕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审批和CIM基础平台构建与服务,编制完成了《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交付标准(试行)》《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数据标准(试行)》《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功能分类和编码标准(试行)》等一批BIM和CIM标准;同时,根据“同一城市、统一标准”要求,以“宁建模”(*.NJM)自主格式为基础,推进《工程建设信息模型数据格式规范》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此外,作为国内提出单位之一,积极参与提出国际标准IEC SRD 63273 《用例收集与分析:智慧城市的城市信息建模》,稳步推进全球第一个CIM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
数据采集夯实平台基础。在遵循《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的基础上,南京市开展了数据入库和平台集成,实现了南京市主城区190平方公里精模覆盖;同时,制作更新了全市6587平方公里简模数据,实现简模全域范围覆盖;此外,还完成了部分区域三维倾斜摄影数据采集建库工作。通过数据采集工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数据体系,巩固CIM平台数据基础。
多源汇聚形成数据底座。南京市制定了CIM数据资源目录,通过数据治理、数据建库和服务接入等多种方式,汇聚集成了地理信息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管理审批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城市管理和监测等数据共计385个图层,基本构建起了涵盖二三维一体、地上地表地下一体、室外室内一体、历史现状规划一体的各类信息丰富的CIM底图。
丰富平台能力
初显智慧成效
城市信息模型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间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手段,CIM平台对于助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吴志强认为:“BIM是单体,CIM是群体,BIM是CIM的细胞。要解决智慧城市的问题,仅靠单个细胞的BIM还不够,需要大量细胞再加上各种连接网络构成的CIM才可以。”
南京市开展了CIM基础平台功能研发,构建基础操作、应用展示、分析模拟等模块,提供场景操作、多角度视图、属性查看、日照模拟、剖切分析、模型消隐、坡度计算、视频融合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各类数据和功能服务汇集与供给,支持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和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跨平台调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基础空间操作平台。
基于CIM基础平台,南京市还开展了CIM+“多规合一”和CIM+“一体化政务服务”的建设,推动“多规合一”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的图形端改造,实现“多规合一”“立起来”的目标。尝试CIM+不动产管理示范,完成了三维不动产权籍表达模型建模方法研究,探索制定了城乡一体化房地不动产权籍表达标准、转换方法、建模工具、工艺流程,完成试点区域部分建筑的三维单体建模和房屋产权建模工作,并构建了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原型系统。此外,还开展了CIM+城市设计、CIM+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一批面向具体业务领域的应用初步探索,研究大数据、视频融合、建筑物分层分户等城市运行管理应用,为智慧楼宇、建筑管理、平安城市等城市治理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未来,南京市将在现有CIM平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CIM基础平台能力,推动CIM+智慧应用,与新型智慧城市、新城建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南京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为加快“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助力。